[自我成长] 成熟的人生

巫师 中级会员 2013-2-1 21:05:2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广西南宁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主题 帖子 积分 385

几千年前,孔子讲过,自己到了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矩。而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依德也对成熟表达了同样的理解:本我在哪里,自我就在哪里。
一个人在生理成熟以后,心理也会有一个停滞期,于是有些人会陷入所谓的麻木状态,机械地应对余下的人生,但有些人却依然用一生去学习如何去爱与工作。有些人认为,成熟的人生应该包括以下的心态。有熟练生活技巧,能以一种平静地心态接受寻求指导,但必要时还要敢于接受挑战;能接纳爱情不再浪漫的现实,接纳爱情向亲情的转变,从希望轰轰烈烈到希冀能长久与稳定;与子女的关系能在过分投入和疏离之间取得平衡,不替代孩子的成长,同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当地站在他的身边;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感,情绪不再大起大落,不再把安全的感受放在他人身上,而是自身已经具足安全的心理结构,同时还能随时准备探索新的领域;能常保持乐观的态度,而不过度绝望。能接受失落,及适当地哀悼,对于不断的失去,比如子女的成家离去,健康的不再等等能慢慢地接纳,不去对抗;接纳自己的限度及将来要面临的死亡,不再有全能感,明白自己身心的有限性,将精力开始投注到越来越少的事情之上;接纳孤独,并且能够享受孤独;能与子女保持距离,该退休时退休,并能接纳生命的结束。
在成长的过程中,的每个苦难都是一个茧,我们的生命就是在一个人重生中不断蜕变。一般来说我们会有两到三个危机,而这两到三个危机也恰恰是我们生命最开放的时期,也是成长与被伤害的关键时期。
第一个就是儿童期。也就是在青春期之前的这一段时期,而尤以出生头三年最为关键,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最基本的心理结构形成,就等于是心理的蓝图已经形成,之后的人生只不过是在这个蓝图的发展的好坏而已。才出生的儿童受天生的十二对反射为基础,以纯生物性的动力开始了一生的道路,按佛罗依德讲就是性驱力,遵循快乐原则,性驱力决定他发展追求满足和快乐;经典精神分析很关注儿童的心理动力,经典心理学是建立在性驱力基础上的,它是欲望的达成,是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在儿童发展中不停的交替。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,客体成为儿童心理的重要塑形师,通过关系的建立和把控来发展心理能力和他内在的结构;客体关系里谈到关系层面的依恋,依恋的客体在儿童早期发展关系时,给予奖赏和挫败,如果妈妈三岁前忽视了孩子依恋的发展,孩子长大后就会与父亲或者外部的世界产生依恋感。
两三岁以后,儿童的自体力量就出来了,自体开始完成成长。这三种力量在融合在一起,共同的引导儿童发展。可以形象地讲,如果儿童出生后只有一具机械躯体的话,那么性驱力就是给他加上电力,开始驱动他,而客体关系则是指导加入不同的操作系统,而到了自体,则是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,驱力和客体无疑对他无疑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,但自我的成长的需要开始主导着对外界的需要。
第二个时期就是青春期。青春期是一场革命。儿童在发展过程中,其实是一种压抑的过程,压抑自己的欲望,还必须受父母及学校的规则以及社会文化的压抑,自体一直处于一种挫折中。到了青春期,由于身体的发育,自体获得了原始的动力,而且多年的挫折使得自体的力量聚集十足,因此,青春期会产生革命,这种革命是一种矫枉过正,儿童期越乖的孩子受得压抑越大,其动力则越足,那么会在青春期反抗越强烈。而且,父母必须得让这场革命获得胜利,这种胜利是孩子成为一个成人必须经历的胜利。
第三个恋爱期结婚生子。亲密关系是一种重生,就象月子里落下的病必须在月子里治一样。曾经在亲密关系里受的伤害也必须在亲密关系里得到补偿。男人在亲密关系里再次体味到母亲的温暖,女人在生育中再次体味到依恋的建立,藉由这些,人们完成再次成长。
精神分析认为我们现在的人格是由幼时决定的,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,生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,无论我们经过过什么样的童年,我们都有可能重新发展起来,如果无法成长参天大树,但也可以成为一棵奇松,每一个伤害其实都在向你指向一个方向,也正因此,世界才丰富多彩。在现代心理学里有一个研究领域就是心理弹性,研究为什么经历过同样的童年,有些孩子变得脆弱不堪,但有的孩子却变得更加坚强,充满活动,而且比一般的孩子更健康。


「真诚赞赏,手留余香」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 个回复

倒序浏览

相关阅读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